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12月19日在京发布了2007年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与2005年-2006年相比,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全球整体风险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俄罗斯、中东欧和非洲国家风险水平改善较明显。与此同时,部分国家也暴露出新的风险信号。
出口信用保险中的国家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受特定国家层面事件的影响,导致债务人不能或不愿履约,从而给国外债权人(如出口商、银行、投资者等)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经贸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国家风险主要包括战争、政府征收、违约、汇兑限制和国有化等。
《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是中国信保的核心信息产品之一,2005年12月8日首次对外发布,迄今已进入第三个发行年度。
此次更新发布的新版报告,立足于中国信保自身业务实践和经验积累,在密切关注全球除中国以外的191个国家风险水平变化的基础上,对这191个国家的国家风险进行了一次重新认定。
报告显示,此次共有79个国家的国家风险参考评级被实时调整,其中56个国家评级调升,23个国家评级调降。从参考评级的分布看,处于风险最高和最低等级的国家数目比重均有下降,处于中等风险等级的国家比重上升,整体而言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全球风险水平呈下降趋势。
报告称,部分国家暴露出新的风险信号主要表现为:石油和天然气等战略资源争夺的加剧导致地缘冲突频繁发生;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动荡;高油价威胁经济增长前景;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
据悉,报告主要体现中国信保对国家风险的分析和判断,并不必然代表政府部门在相关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出席报告发布仪式时表示,中国信保充分发挥公司的专业优势,对全球191个国家的风险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科学评估国家风险等级,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风险评级体系。通过发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为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深入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在指导和保障外经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走出去”战略实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信保是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背景下成立的唯一承办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目前其承保责任金额已从2002年的28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96亿美元,今年预计将达到400亿美元。
吴定富希望中国信保要继续增强创新意识,加大信用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同时要继续增强风险意识,完善公司内控,适应国内外形势,科学分析出口信用保险国家风险分类,并继续增强服务意识,发挥信用险在促进贸易平衡和结构改善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