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体平稳的数据背后,一些细分的数据却体现了财产险公司之间的角力、各种产品之间的对垒。而且各家财险公司的增长并不像寿险公司全部突飞猛进,在主力产品上销售能力的分化,也预示着中小财险公司实力重新整合的暗潮。
总体水平在预期中
“就1月的财产险保费收入来看,增长都很正常。”中国人保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寿险销售一直都有“开门红”的传统,保险公司会通过各种途径追求第一个月度的高保费收入。从统计结果看,市场份额较重的太平洋财产和中华联合环比增长均超过一倍,对于财险公司“开门红”的问题,一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还是与财产险本身的特色息息相关。”
现在财产险公司销售的产品都属于短期险,保险期限多为一年,每年都需要续保,而年初年末正是续保高峰。
另一个原因与一些新进入市场的财险公司拓展市场有关。前述业内人士说:“我们公司去年10月又有一家分公司开张,经过两个月左右时间的磨合,今年在保费收入上会有一些表现。其实这种网点铺开式的增长也属正常,任何一个新进入者都会挖掘到一些潜在客户,把蛋糕做得更大。”
得车险者得天下
从今年1月份开始,财险公司中的车险部分增长比较明显。根据上海保监局的统计,去年车险保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的比重为53%。中国人保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一般都在60%到70%,这是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大头,但是车险亏损比较严重。”
根据上海地区财险数据显示,今年1月增长较快的两家公司安邦和都邦在上海车险市场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在上海地区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153.88%和2041.77%。而华安财险12月和1月两个月保费收入均以同比超过70%速度下滑,其在上海地区的车险销售跌幅达到98.73%,车险销售的不利无疑是华安整体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车险之于财产险公司的作用,非常像投连险在寿险公司中的地位,能够强力影响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增长与减缓,但能够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实际利润非常有限。
车盟网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仅从他们平台的数据来看,今年1月车险销售形势非常好,而3月虽然只过了一半,但是可以肯定增长速度也相当惊人。所以逆向推断,财险公司车险保费收入应该也是不错的。
究其原因,除了常规的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之外,另外一些变化也促使车险的销售不断提高。
首先,财险公司电话销售的推广使得车险直销力度得到加强。今年2月18日,保监会正式批复天平汽车保险公司电话营销专业车险条款和费率。至此,已有3家公司可在全国开展车险电销业务,分别是平安财险、大地财险和天平车险。电话销售成本较低,与传统车险销售渠道相比,一般有15%的折扣,凭借价格上的优势,使得三家公司可以吸引更多客户。
其次,随着交强险的新政策推出,政府加大了对于交强险的管理力度。同时,鉴于车船税的交纳方式变化,百姓可以在购买交强险时直接在保险公司交纳车船税,这也促使一部分人关注车险,从而间接地提高车险投保率。
同时以车盟为代表的大型车险中介机构崛起,丰富了车险消费的渠道。类似车险超市的经营也拓宽了车险产业纵深发展,客观上也增加了保险公司收入。
另一个主观原因主要在财务方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保险公司上市潮的愈演愈烈使得许多保险公司更加关注自己的财务指标。
利率调整 房贷险退保拖了后腿
相对于企业财产险、责任险等财险险种而言,家财险与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恰恰是该类产品,成了1月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拖累。
从上海保监局统计的数据来看,在上海市场上经营家财险的19家财险公司中,仅9家公司做到1月保费收入、增幅同时为正的业绩结果,这其中还包括本期三家新进入该领域的公司,都邦、安诚和中银。
还有9家公司的家财险保费收入为负数。之所以为负,是因为其当月保费收入低于退保金额。造成此种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房贷利率的上调,导致很多人提前还贷。
随着去年连续升息政策的出台,消费者对于未来升息的预期也逐渐加强,许多家庭都选择提前还贷。一旦提前还贷完成,就必然会提出房贷险退保。一直在上海房贷险市场占据较大份额的天安保险,今年1月房贷险收入为负461.07万元,同一市场的中国人保为负177万元,华泰为负159万元,大众为负121万元,中华联合为负181万元,市场份额较大的财险公司中仅太保财险有所增加,收入了358万元。
“集中在年初退保房贷险也跟政策有关。”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买房时还贷利息何时调整是可选项,有的家庭会选择按年调整。也就是说年度内基准利率变化不影响其还贷量,直到下一个自然年的第一个月再调整贷款利率,所以年末提前还贷就会相应高一些,其退保的过程也就会延续到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