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是社会的"稳定器"。”10月2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通在武汉召开的“2013东湖保险论坛”表示,要更加重视保险业改革发展,积极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完善社会化经济补偿机制,建设多支柱、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能。
张通表示,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保险业工作,保险业在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保险资金投资湖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天兴洲大桥、武汉城际铁路、武汉保障房建设、合众养老社区等都是保险资金参与建设的典范项目。
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现任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魏迎宁在论坛上指出,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分散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符合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大趋势,在推进公共服务创新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论坛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湖北保监局主办,中国保险学会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承办。近200名来自各级政府部门、保险监管和保险业界、学术研究机构的与会者,围绕“保险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主题,就保险在政府公共服务创新中的重点领域和作用途径展开深入研讨。议题涵盖“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金融创新”“社会保障体系顶层设计”“科技发展与风险管理”和“养老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热点问题。
魏迎宁在论坛上指出,政府公共服务创新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保险业将通过加大自身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多样化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展重点业务领域、营造有利外部环境等措施,充分挖掘风险管理、社会保障、经济补偿等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新领域和新途径。
魏迎宁表示,从历史和全球视角看,利用保险手段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政府的重要制度安排。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的政府,为适应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大力实施以调整政府职能、改变公共产品提供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内容的行政改革。
“总的来看,改革的大方向是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对公共服务对象的均等化等改革,缓解公共服务中政府财政支出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不平等、效率不高等问题。”魏迎宁表示。他强调,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险业要积极探索参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新领域和新途径,服务覆盖面不断延伸,服务深度持续拓展,逐渐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有益补充。
事实上,保险业在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服务“三农”工作和参与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等多个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参与城乡公共设施建设为例,近年来,中国保监会加强推动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投资试点工作。据魏迎宁披露,截至9月底,保险业共发起设立161项基础设施、不动产债权和股权投资计划,累计备案金额达到5139.1亿元。此外,保险机构已投资上海、天津、武汉、南京和重庆等城市的保障房投资项目,募集资金249亿元。
“发展商业养老健康保险,促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扩大商业保险机构受托管理新农合、新农保、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的渠道,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第一支柱的运行效率。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发展责任保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魏迎宁表示。
此外,魏迎宁还指出,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公共服务融资机制,重点要增强保险资金与区域经济的互动。研究建立保险产品与保险资金运用相挂钩的投资模式,做到保险资金取之于区域经济,服务于区域经济,加快形成保险产品、保险投资与区域经济的协调良性发展机制。
中国人寿集团副总裁张响贤在论坛上表示,一直以来,中国人寿集团和驻鄂机构努力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积极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建设,在去年武汉金融博览会上,中国人寿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积极推进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中国人寿正在努力推进《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积极谋划加大对湖北社会经济建设的投资力度,积极参与湖北"中部崛起"战略、"两圈一带"建设以及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主动介入武汉市棚户区改造等重要民生项目。”张响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