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已有一个月时间。10月29日,《中国保险报》记者从上海保监局获悉,该局日前召集上海市11家中外资保险机构召开闭门会议,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险制度设计进行探讨。
据悉,此次参会的11家中外资保险机构分别为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太阳联合保险、大地保险、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人保航运中心、华泰资产管理、友邦保险、美亚保险、韦莱保险经纪和太平人寿。
会议设置了6个议题,分别是如何落实中国保监会关于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八项措施;自贸区内保险机构类型与机构管理;自贸区内保险业务开展与市场监管;自贸区内业务创新与风险管控;自贸区内保险市场外部环境优化;海外自贸区保险市场与监管经验介绍等。
抓住上海自贸区改革红利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近日强调,“过去中国保险业快速持续发展,靠的是改革。今后抓住黄金机遇期,还是要靠改革”。
当前,保险业正在经历从高速增长到平稳递进、从规模扩张到质效优化的转变。抓住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黄金机遇,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对上海保险业乃至全国保险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上海保监局表示,保险业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不是期待政策的“红包”,而是要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争当全行业发展先行先试的“马前卒”“排头兵”。
保险机构设立、险资运用、航运保险、再保险等方面成为此次会议热议的焦点。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对航运业的发展给予了较大幅度的开放。一位关注航运保险的参会人员表示,希望未来航运相关的税收政策可进一步放宽,包括完善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适时研究扩大启运地、承运企业和运输工具等试点范围等。同时,期待在上海自贸区内出台更多有利于保险业和航运保险的细则。
在再保险中心建设方面,多家保险公司建议在上海自贸区内鼓励建立像百慕大一样的再保险中心,提供免税、资金运用、结算货币自由化等优惠政策,吸引再保人进入。
同时,险资运用也被与会人士多次提及,主要集中在境外投资范围和比例、保险资金运用中心建设、保险资金运用创新等方面。一位与会代表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创新政策将赋予区内企业更大的业务拓展空间,会不断派生保险保障以及投融资需求、创造新的市场空间。保险资金可以满足上海自贸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同时,建议扩大海外金融投资比例,分散风险,实现多元化收益。
此外,与会代表还就上海自贸区内保险行业人才引进、技术创新、行业监管、法规建设等方面发表意见。
上海保监局表示,会后将在充分政策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向保监会和上海市政府汇报沟通,在三个方面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一是推动上海自贸区保险监管环境优化,在机构准入、产品管理等方面给上海自贸区内保险机构更便利的设立和经营环境;二是推动上海自贸区内保险市场创新,发展离岸保险市场;三是积极推动行业改善,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及其他部门合作,在信息共享、人才培养、外汇账户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保险创新初具形态
虽然保险政策细则尚在制定之中,但各家保险机构已经开始考量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此次会议上,不少为上海自贸区度身打造的保险新产品、新服务、新举措也浮出水面。
中资保险公司方面,总部在上海的中国太保正在就健康险及健康产业链、融资租赁业务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中国平安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建议推出台风巨灾保险机制,规划在出口信用险产品经营上有所作为,并希望对创新型产品设立一定的保护期,以鼓励保险公司产品创新热情。太平人寿将借上海自贸区鼓励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之机,与太平再保险公司一道,共同研究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发挥沪港合作优势。华泰资产管理期待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计划、债券和股权投资等方式,深度参与上海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
外资保险公司方面,友邦保险提出可以考虑先放开个别险种试点外币险业务,然后逐步扩大到其他险种。太阳联合保险则希望主要在货运险及跨国企业风险方面展开尝试。
对此,上海保监局强调,一方面将协调各方力量,尽力争取政策,大力支持与推动行业创新;另一方面将加强调研与监控,及时发现及早控制潜在风险,有效履行监管职责。
据悉,上海保监局已经成立创新业务监管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上海自贸区保险和航运保险的监管工作。
多类保险机构欲进驻上海自贸区
目前,上海市共有124家保险公司、6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356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有与会公司代表表示,对于各家机构而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似乎新增了一个选项,而是否勾选,主要取决于上海自贸区保险业务的准入条件、区分标准、关联程度、税收优惠等诸多政策。
目前,保险行业已经有太平洋产险、大众保险两家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建立分支机构,但由于仍需工商部门审批,尚未正式营业。此外,天安财险等保险机构也提出了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机构的申请。
事实上,想要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机构的保险公司远不止上述3家,除此前已经设立的财产险分支公司外,期待开设的还有资产管理公司、高端健康险公司、航运机构、金融租赁机构等。
一位与会外资保险公司高管表示,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机构,希望能够打破《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限制,放开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机构的股权比例,使其能够进一步融入中国保险市场。另一大型保险公司高管则表示,除了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业务相关的机构外,养老社区项目也在规划中。
当然,也有保险机构对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机构保持谨慎态度。“我们希望待细则出台,规划好机构的定位以后再进入上海自贸区。”一位大型财产险公司高管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