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6月18日在中国保险学会2010年会上表示,经过一年编辑工作,《中国风险管理报告(2010)》已于18日正式面世。
陈文辉介绍,报告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对2009年度中国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的发展和致损情况,以及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分析。二是对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风险管理状况分别进行专题研究。三是选取具有年度特色的风险事件或风险管理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解剖“麻雀”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指导借鉴意义的结论。四是对业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见解,希望通过这些报告对全年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情况有所反映,对读者了解和认识风险问题有所启发。
陈文辉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转变方式的关键是选准突破口。对照保险业的情况,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之一就是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应当是保险业的核心职能、核心技术、核心优势所在,也是保险业存在的依据。
陈文辉指出,对保险业来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提高服务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有效途径。保险业通过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可以将推动自身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有机结合起来,在这方面,中国保险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下是陈文辉的发言实录:
大家上午好!经过一年编辑工作,《中国风险管理报告(2010)》今天正式面世,对上一年度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回顾、分析和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2009年度中国的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的发展和致损情况,以及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二是对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风险管理状况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三是选取具有年度特色的风险事件或风险管理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解剖“麻雀”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指导借鉴意义的结论。四是对业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见解,希望通过这些报告对全年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情况有所反映,对读者了解和认识风险问题有所启发。
“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全社会的综合风险防范能力,减少灾害对经济社会正常秩序的冲击”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把减灾工作从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是当前重要趋势。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工程减灾等技术工程之外,还需要在理念方面做一些改观,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关注风险、认识风险、研究风险,不但要研究不同种类的风险特征和发生发展的机理,还要充分认识到不同风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相互依存性,风险分析涵盖诸多方面,不能将其割裂开来,风险治理也有赖于各方的通力协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公司,2008年我们经历的两次重大自然灾害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证实,我们身处风险社会,灾害会随时改变我们的生活,每次灾难都提高了人们的风险意识、保险意识和防灾意识,但时过境迁之后又照旧,我们对灾害知道得越多,就越认识到灾害及其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因素驱动的。在一个风险社会里最重要也最难贯彻的是下决心对减少薄弱环节、缓冲灾害打击和分散灾害风险的各项措施进行投资。一个注重风险管理的社会,应当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准则,比如培育全民风险意识,制订完备的抗灾计划,增强经济恢复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全社会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
以上两点都跟保险业有关,也都跟今天会议主题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转变方式的关键是选准突破口。对照保险业的情况,我们认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之一就是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应当是保险业的核心职能、核心技术、核心优势所在,也是保险业存在的依据。对保险业来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提高服务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有效途径,我们认为保险业通过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可以将推动自身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有机结合起来。在这方面,中国保险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2007年开始,《中国风险管理报告》每年出版一册,到今天已经是第四年,之所以持之以恒地做这件事情,主要希望通过每年编制报告、研究逐步提升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并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风险管理。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应该继续做下去。
最后引用吴定富主席为《中国保险管理报告(2010年)》所作的序言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风险无所不在,不可能消除,也无法逃避。重要的是建立一种社会文化,着眼于未来,着手于当前,关注风险、认识风险、管理风险,全面提升整个社会应对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