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研究:兼论政府和市场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作 者:姚庆海 编
出 版 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10
《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研究:兼论政府和市场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内容介绍
《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研究:兼论政府和市场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目录
以下为知名专家学者为本书作的序:
探索灾害损失补偿机制问题
刘鸿儒
目前,巨灾损失的补偿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学和保险学领域理论研究的热点。如何完善巨灾损失补偿制度、政府是否应该参与、市场在其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等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将减灾工作由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完成这一转变需要全面提升我国综合风险防范能力。我国是世界上巨灾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建立和完善我国巨灾损失补偿机制是提高我国经济社会整体抗风险能力的一项重要课题。但对该课题的研究在我国还相对滞后,此课题是实践中较难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课题涉及面广,难度大,而且现有可参照的研究资料比较少。研究这个问题,需要勇气,更需要时间。
姚庆海同志作为我的学生自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一直将此问题作为他研究的主要领域。他参与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综合风险分类与评价技术研究》课题以及《综合风险防范救助保障与保险体系示范》课题的研究工作,对建立和完善灾害损失补偿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本书是他多年来对此问题研究成果的结晶。
作者阅读并梳理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文献,分析了进展中的问题,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作者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巨灾损失补偿模式进行了深入对比研究,从中探索其规律性和可吸取的经验教训,分析细致,思路开阔,并为进一步研究此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案例资料。
作者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思路,提出在继续完善政府救灾补偿职能的同时,应当摒弃单纯依靠政府的依赖思想,建立政府、非政府组织与市场相结合的整体性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
作者对于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选择、我国财产保险行业赔付能力估算,以及整体性补偿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创新性。作者综合使用了系统论研究方法、国别比较研究方法和数量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较为全面,从而从不同角度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度挖掘和探索,特别是对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巨灾保险制度作了系统性的归纳介绍和比较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在详细分析中国灾害风险的特点和保险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有限政府”的观念,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整体性风险管理模式,并探讨了建立地震保险、洪水保险等单项巨灾保险制度及建立综合性巨灾保险制度的途径。
本书对完善我国巨灾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介绍 刘鸿儒,1955年留学前苏联,在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财政学院攻读研究生,1959年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第一任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1995年离休后专任教授。曾兼任中国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并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大学的兼职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财政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顾问。目前担任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资本市场研究会主席。同时还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和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先后发表著作10多本,论文近200篇。从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已经招收30名博士生。)
构建中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开拓性研究
史培军
巨灾风险防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寻求巨灾风险防范的有效途径,一直是科技、技术、经济和政界人士共同关注的前沿领域。我国正处在经济与社会转型时期,又经受着全球变暖的广泛影响,来自各方面的风险与日俱增。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国家对巨灾风险防范能力的建设,近年来,在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同时,强调综合减灾和综合风险管理工作。为此,出台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高度关注通过提高国家抗风险能力,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并把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巨灾损失补偿机制作为提高我国经济社会抗风险能力的一项基本措施。
《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研究──兼论政府和市场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一书是姚庆海博士多年来关于巨灾风险管理和巨灾保险制度方面研究成果的结晶。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综合风险分类与评价技术研究》课题和《综合风险防范救助保障与保险体系示范》课题的一项研究成果,本书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巨灾损失补偿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综合风险防范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书在参考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巨灾风险和巨灾损失的概念和特征、保险理论及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全面分析了巨灾风险的市场补偿机制和政府补偿机制,并详细地列举和分析了国际上巨灾补偿机制较为有效的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前提下,提出了建立中国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全书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尝试,比如通过大数法则拓展和巨灾风险可保性条件拓宽,阐释了建立巨灾损失整体性补偿理论,强调必须综合发挥市场、政府与社会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应作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运用综合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政府支持的巨灾保险制度,充分发挥保险业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必须加快发展和完善中国的保险市场和再保险市场,提升中国保险业的整体风险承担能力;并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地震保险、洪水保险和综合性巨灾保险制度的初步方案等等,这些建议为我国构建巨灾保险制度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
我们期望姚庆海博士这一专著的出版,为我国风险管理事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他在这一领域的开拓性研究表示祝贺!
(作者介绍 :史培军,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教育部“跨世纪青年人才基金”人选。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资源开发与减灾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重大项目,国家“973”、“863”项目等。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获教育部等省部级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五次,三等奖二次;是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北京“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霍英东基金科研奖获得者,首届中国青年地理科技奖获得者。被聘为教育部科技委地学部成员,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自然灾害学报》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地理学报》编委,《地理研究》编委,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曾任首届《地理信息科学》(英文版)主编,《地震地质》编委,《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编委,北京市政府科技顾问(农业区划)、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经济发展顾问等职。)
洞开了解和关注巨灾风险窗口的力作
魏华林
人类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与灾害作斗争的历史。灾害尤其是巨大灾害风险,常常给人类生命和物质财产造成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无法补偿的损失。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既要经受社会变革的考验,又要面临风险管理的挑战。衡量一个大国的实力,关键在于当巨灾降临时,国家能否妥善处置,以及用何种方式予以处置。今天的中国在经历了30年的改革和发展,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得到提升之后,正在以稳定而和谐的步伐迈入民族崛起的大国行列,客观上需要全面提升国家综合风险管理能力,提高巨灾风险的应对水平,建立完善的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通过工程性的防灾减损措施,抵御自然灾害。对巨灾发生后的救援,则基本上是靠国家财政和民间捐助,缺少相应的巨灾保险机制。如何从国家的高度对巨灾风险进行管理,构建有效的巨灾风险保障体系,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姚庆海博士对巨灾问题进行了长达8年的精心研究,完成了《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研究──兼论政府和市场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一书。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现实与历史结合,国内与国际结合,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本书在广泛梳理世界不同国家实施的不同巨灾损失补偿制度的基础上,对建立中国巨灾保险机制进行了策略分析,提出了中国应该先行发展地震保险、洪水保险等单项巨灾保险制度,当条件成熟时再向综合性巨灾保险制度转变的政策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系统论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和探讨了巨灾损失的整体性补偿机制。这种整体性补偿模式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的优势,在最大范围内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该机制的运行,不仅包括保险损失的补偿,也包括非保险损失的补偿;不仅将保险业的作用运用于灾后的损失补偿,也贯穿于事前防范、事中监督等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作者的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关注巨灾风险的窗口,也为人们打开了一个如何进行巨灾风险管理的思路。希望这种研究对增强国人巨灾风险意识、提高巨灾风险管理能力有所裨益。
(作者介绍 魏华林,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997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现任武汉大学商学院保险与精算学系系主任;兼任国家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学会理事,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保险学会常务理事等职。现从事保险与风险管理学科领域前沿问题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保险经济制度、保险产业政策、保险市场体系等基础理论研究和保险业创新、巨灾风险保险等应用理论研究。近年来,主持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十余项,包括《风险损失补偿机制问题研究》、《中国保险市场开放及其监管研究》、《中国保险市场体系研究》、《中国保险公估人制度研究》、《人身保险制度研究》等。写作出版学术论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作为专家参加过深圳地铁工程保险、三峡工程保险、国家经贸委汽车销售保险等重大项目论证、评审工作。在风险管理、商业保险等领域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富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先后有十几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奖三项,省部级奖六项。)
责任编辑:汪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