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保险不仅成为化解风险的有效机制,而且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经济进入新常态,保险不仅成为化解风险的有效机制,而且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正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保险业服务社会治理新常态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现代保险服务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新支柱。商业保险将继续通过大力推动养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满足多层 次、个性化保障需求;通过投资养老社区,缓解养老床位压力;积极参与企业年金,提供受托、投资和管理服务,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保险服务业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方式。近年来,我国保险业通过发挥精算技术、服务网络、信息系统、投资管理等方面优势,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向市场转移的社会公共服务。在承办业务方面,深入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现代保险服务业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新举措。当今社会是高风险社会,风险管理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保险业通过食品安全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医疗责任险等化解食品安全纠纷、环境污染纠纷、医患纠纷。
现代保险服务业是重大灾害治理的新机制。“新国十条”指出,要以商业保险为平台,以多层次风险分担为保障,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目前,保监会、财政部等多个部委都在研究巨灾保险制度。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将为保障民生和财产安全提供重要的新机制。
现代保险服务业是粮食安全的新保障。我国农业面临地震、水灾、旱灾、风灾、雹灾、病虫害等各种自然灾害。2007年,我国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在防灾减灾、经济补偿、帮助农民恢复生产方面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对政府救灾功能起到了较强的替代作用,已经成为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和粮食安全战略重要的手段。
现代保险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较为稳定的特点,能够促进长期资本形成,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目前,我国保险机构已经成为金融业中投资领域最为广阔的金融机构之一,不仅在促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积极参与到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和民生项目的建设中去,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
现代保险服务业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新动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战争风险等,保险业可以发挥其风险保障功能,护航“走出去”战略。
责任编辑:汪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