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8日,人保集团与河北省阜平县人民政府在阜平县举行签约仪式,启动实施“政融保”金融扶贫项目。签约仪式上,人保集团还与阜平县嘉鑫种植公司、阜平县顺旺饲养场等5家农企以及任占虎等6位种养户签约并提供总计1564万元的支农融资。中国保监会、人保集团、人保财险、人保资本,河北省、保定市和阜平县政府有关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据了解,该项目是人保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阜平调研讲话”重要精神,充分发挥保险机制优势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创新,在金融保险扶贫理念和扶贫方式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政融保”金融扶贫项目实行“政府政策支持+保险资金融资+保险风险保障”的运行模式。人保集团作为中国保监会首家批准试点保险资金支农融资业务的保险机构,将阜平县作为开展支农融资业务试点地区之一,通过发挥保险保障、保险资金以及农村扶贫数据集合等支农优势,提供保险、项目融资、数据信息等综合金融服务。阜平县政府发挥组织协调优势,提供保费补贴、担保增信等政策支持。项目按照“政府政策支持,保险保障增信,保险融资支农,精准扶贫覆盖”的原则,实现“政融保联动”,为农户和农企提供农业保险和信贷资金支持,既着眼扶贫政策精准,又推进适合当地实际的农业产业化拓展,激发当地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金融扶贫产业链、服务链,并着力构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贫困地区发展,在精准扶贫的探索实践上具有借鉴意义。
人保集团结合阜平县扶贫工作实际,开发设计了系列融资产品,首期推出了“人保支农融资”产品,为阜平县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和涉农企业提供保险资金融资。通过支持农户发展规模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脱贫致富。融资产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方便快捷。农户提交申请,经政府增信机构和人保审查后,即可实施放款。二是额度大。根据农户、涉农企业或合作社需求,人保能够提供10万-1000万元的融资支持,覆盖范围包括农户和涉农企业,有效支持农民生产和农业产业的发展。三是期限灵活。可以为农户提供6个月-2年的融资期限,最长融资期限可达3年。四是成本低。融资减少了中间环节,保险资金直达农户,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
2013年以来,人保集团和阜平县密切合作,双方本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盈亏平衡、扶贫惠农”的指导思想,把“农业保险全覆盖”作为阜平金融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在双方探索建立“联办共保”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基础上,不断扩大合作规模。通过保险产品创新,开发推广成本损失保险、农产品质量责任险等,在全国首创大枣、核桃、肉牛、肉羊成本价格损失保险,对成本损失、价格波动提供风险保障,兜住了风险底线,有效防止广大农户因自然灾害、市场变化、意外伤害等致贫返贫,为稳定农民生产生活、解决后顾之忧、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扶贫成果,打通金融扶贫服务链,破解农村信用风险高,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不足而导致的“血脉不通”难题,人保集团在阜平县再次推出了“政融保”金融扶贫项目,充分发挥保险经济补偿、信用增信、直接投资的功能,增强扶贫对象的“造血能力”,使农民群众生产经营有了保险,创业有了贷款,脱贫致富有了保障。
“政融保”项目中,政府行政力量与保险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是提升金融扶贫精准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人保集团通过与阜平县金融服务中心共建“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共同做好政策宣导,通过阜平县惠农担保公司共同开展保险与贷款业务,共同进行查勘定损与理赔服务,实现了保险与农户、服务与需求、资金与产业的有效对接,提高了扶贫的精准度。同时,双方共同推进共建共享的农村诚信体系建设,通过承保理赔等环节“边采集、边办理”的方式采集农户信息,逐步建立农户电子信用信息档案,通过“云平台”实现保险企业和政府间的信息共享,严厉打击骗保、骗贷及恶意违约行为,在阜平广泛树立了“信用也是财产”的社会共识,优化了金融生态环境,提升了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阜平模式”是人保集团参与扶贫攻坚的探索实践。
据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介绍,“阜平模式”的意义在于希望通过探索改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找到可以复制的模式,并能创造出价值来。实践证明,人保集团对阜平县“政融保”模式有信心,希望这个模式不仅在阜平落地生根,还要探索推广到保定市、河北省乃至全国,人保集团已经决定在全国其他6个省份逐步推开。
据统计,截至2015年,阜平县大枣、核桃种植规模比2012年分别增加2.5万亩、5.37万亩,肉牛、肉羊饲养量比2012年增加3600头、14.5万只,“两种两养”共计增收6700万元以上;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10.81万人减少到2016年5月底的5.7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