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爽
1月12日,拥堵的早高峰并没有影响前来参加2017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的与会者准时抵达北京金融大街15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午9时刚过,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开始发表讲话,几乎一气呵成,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只停下来喝了一次水。很多参会者都表示:与往年相比,主席今年讲得似乎快了些,短了些。
但是“快”和“短”,并不影响逻辑的清晰和重点的突出。
很多人都注意到,项俊波在总结监管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单纯针对2016年,而是对过去5年的工作进行了总体回顾,比如对保费收入、偿付能力、行业净资产等几个指标,都将2016年与2011年进行对比,而非“去年同比”。有一种推测是,这样讲或许能让业内外从一种更具整体性的角度来看待保险业近年来的发展,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也频频出现在今天的报告中,粗略地估算一下,前者被提及11次,后者被提及8次。同时,防范风险,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同样是不少参会者对项俊波报告最深切的感受。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保险业不可避免地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与外部形势叠加,有可能在局部区域、局部市场形成风险。一段时间以来,少数保险公司利用跨市场监管存在的规则漏洞,人为制造一些风险点,给行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项俊波在肯定过去5年保险业成绩的同时,没有回避存在的问题。
“保监会姓监”,强调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要防控风险。这个表态得到了很多保监局局长的认同,让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浙江保监局局长邹飞的一句话:“做好监管才是最大的防风险,监管做得越有形,风险化解得越无形。”相信这道出了保险监管者的心声。
当然,“保监会姓监”前面还有“保险业姓保”,“服务大局”“改革发展”与“防控风险”并列成为未来保险业监管与发展的三大战略,也成为本次监管会上的热词。
就像记者在局长讨论中听到的,做到切实防范风险、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并没有束缚住各地落实“保险业姓保”的想象力,大家都在努力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
事非经过不知难。正像项俊波讲到的,保险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大都是改革、发展、前进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2017年,在防控风险中继续改革和发展,中国保险业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