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发布 鼓励保险参与慢性病防治服务

日期:2017-02-15来源:中国保险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做好未来5-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规划》将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作为核心目标,提出到2020年和2025年,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分别较2015年降低10%和20%,并提出了16项具体工作指标。

《规划》根据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环节,提出八项策略措施。一是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二是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三是强化规范诊疗,提高治疗效果。四是促进医防协同,实现全流程健康管理。五是完善保障政策,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六是控制危险因素,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七是统筹社会资源,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八是增强科技支撑,促进监测评价和研发创新。

在“促进医防协同,实现全流程健康管理”方面,《规划》提出,建立健康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商业保险机构等参与慢性病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培育以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整体式推进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在“完善保障政策,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方面,《规划》提出,完善医保和救助政策。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展各类慢性病相关保险经办服务。

在“统筹社会资源,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动员社会力量开展防治服务。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体检、养老和养生保健机构以及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组织、商业保险机构、行业协会学会、互联网企业等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参与所在区域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慢性病防治服务,创新服务模式,促进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发展。